工厂可以通过校准历史趋势分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损失。通过这样做,工厂能明确哪些仪表可以减少校准频次,哪些仪表应该增加校准频次。不过,要想完成这样的数据分析工作,只有借助具备该分析功能的校准软件才能实现。
基于历史趋势分析调整校准周期
多数过程制造工厂都制定了相关设备的维护计划或安排表,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对厂内所有仪表设备进行校准。然而,随着近来社会对制造工厂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工厂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用于仪表校准工作。因此,工厂会根据仪表设备的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于工厂认为非常关键的设备,优先安排定期检验校准;对于工厂认为不那么关键的设备,则会减少校准频次,甚至不安排校准。
不过,工厂可通过校准“历史趋势分析”,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损失。“历史趋势分析”是贝美克斯 CMX校准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企业可以借助该功能,分析厂内所有仪表设备,明确是否应该延长或缩短校准周期。
工厂可以从不同方面降低成本损失。其一,依据校准中的历史数据,对于稳定性较高的仪表设备,可以减少校准频次。其二,对于安装在厂内关键位置的仪表,适当增加校准频次,确保仪表在超出规定误差范围之前,能及时检验校准。这种方法在施行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制度的企业中较为常见。比如,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压力传感器是否会超出允许误差范围,这种历史趋势分析,只有具备该功能的校准软件才能实现。
工厂可通过校准“历史趋势分析”,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损失。“历史趋势分析”是贝美克斯CMX校准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
过程工厂现状
2010年3月,贝美克斯做了一次调研。对象涵盖了制药、化工、电力能源、生产制造、服务、食品饮料、石油天然气、造纸纸浆等众多过程生产企业,询问他们厂内需要校准的仪表设备数量以及它们的校准周期等。
有趣的是,调研结果显示,所有工业领域中,有56%的受访企业每年最多进行一次仪表校准。但在制药行业,有59%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每年校准一次,30%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每年校准两次。或许这并不奇怪,毕竟制药行业属于被高度管制的行业。研究表明,制药行业每个生产基地需要校准的仪表数量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且,这些生产基地的仪表校准频次也高于其他行业。
使用具有高稳定性、低漂移度的传感器,减少您的再校准频次。
分析校准中历史趋势的优点
Mäki认为,这个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确定哪些仪表经过数日、数周、甚至数年的使用后应该进行再校准,哪些仪表能在不影响产品质量、作业效率或员工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校准周期。做好这项工作,维护人员就能专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校准活动和时间浪费。
分析特定传感器或某组测量仪表随时间推移出现的漂移情况,还有潜在的好处。但正如Mäki解释的:“工程师购买特定传感器后,会获得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指标,包括指定时间内该传感器可能发生的最大漂移等信息。工程师可以借助CMX历史趋势分析功能,验证其购买的这个传感器,在规定时间内,实际性能是否达到指定误差标准。如果没有,工程师就可以带着这些数据,向供应商报告他发现的问题。”
用户可以借助历史趋势分析功能,给仪表规划合理的校准周期。
不仅如此,有了历史趋势分析能力,企业还能对比不同厂家提供的传感器在规定环境或流程条件中的质量或性能。比如,质控人员在设计新流程时,可以使用该功能对比不同类型传感器,从而选出最适合新流程的传感器。由此可见,历史趋势分析功能是维护人员或质控人员的得力工具。
像CMX这样的校准管理软件还能制定校准计划。校准计划会考虑特定传感器应有的精度标准,及传感器所能保持该精度的时间。使用具有高稳定性、低漂移度的传感器,减少您的再校准频次。
历史趋势以数字和图表形式,显示了仪表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漂移情况。
用户可以利用历史趋势功能,给仪表规划合理的校准周期。比如,校准周期规划好后,维护人员可以分析仪表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漂移情况。历史趋势以数字和图表形式,显示了仪表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漂移情况。相关人员可根据这些信息,优化仪表的校准周期,判断仪表计量特性的优劣。
用户可通过“历史趋势”界面,同时查看多个校准活动的关键数据。与普通校准结果相比,“历史趋势”可以在更长的时间段内对位置或设备的校准进行评估。
例如,用户可以全面了解特定设备在不同校准操作时出现的漂移情况,且漂移是否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而且,工程师还能借助该功能,分析工厂不同设备,来适应工厂或流程中的特定区域。
报告功能非常简单明了。用户还可以通过“报告设计”功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自行设计报告格式。
校准历史趋势分析
- Beamex CMX将所有校准活动保存至数据库,自动分析历史趋势,无需任何人工操作。
- Beamex CMX还能提示新设备的安装和校准状态,有助于不同设备之间的对比分析。
- 历史趋势图表有助于可视化及优化仪表的校准周期。

历史趋势报告
结论
- 分析确定仪表最佳校准周期
- 判断特定计量仪表质量优劣
- 节省时间:比传统的人工分析更快
- 帮助工程师检查工厂所购仪表是否按规定技术指标正常使用,未超出误差范围。
- 供应商评估:能简单快速地对比不同厂家提供的传感器的性能与质量。
- 仪表性能符合规格要求,与规定误差相比,漂移不显著
- 仪表为非关键部件或处于低优先级的位置
- 仪表在特定时间段内超出允许误差范围
- 仪表安装在工厂流程的关键环节或位置,且在特定时间段内与误差范围相比,出现明显漂移
- 仪表安装在对工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位置
- 仪表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停机停产、造成重大损失
- 仪表一旦测量错误可能导致生产出批量劣质产品、或造成安全事故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为确保结果有效, 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 对照国际或国家规定的相关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确认。若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确认的依据;
- 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 可确定其校准状态;
-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确认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参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定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验证。